最新消息
調查報告
個人檔案
通訊錄
意向發表
連結
聯絡我們
ENG
2010.09
上一篇 目錄 下一篇
最低工資將執行 業界須同心合力面對挑戰
(圖片由政府新聞處提供)
今年初,張宇人議員舉辦了一場「飲食業最低工資交流會」,邀請勞工處處長謝凌潔貞(右二)出席,以加深業界對此法例的了解。

    勞工界團體不斷指我誇大危機,唔係話僱主唔想分享成果,而係當經營成本提高到負擔唔到,就會採取變應措施去適應。
    統計處數字顯示,在未扣除稅項和折舊率前,大部分食肆只有單位數字的盈利率,逾兩成食肆更是長期虧蝕。而香港飲食業聯合總會進行的調查就發現,莫說最低工資訂於時薪$28或$33,即使係$24,可引致盈利率下跌3-4%,也會沈重打擊盈利率低的飲食業,特別是中式食肆及茶餐聽。
    如果最低工資訂於時薪$33,飲食業裏約五成僱員就要加人工,開支增加幅度未計漣漪效應已經高達7.9%,一下子又怎可能承受?
    香港兩種傳統飲食文化──中式酒樓及茶餐廳,中低級人手較密集,而且多層分工的獨特人力架構,故最低工資對它們所引發的加薪漣漪效應,將較其他行業更為厲害。
    它們如果要係最低工資下保持競爭力,一是走中高檔路線,好似現在有些富豪茶餐廳咁樣,一係就改變經營模式,包括簡化菜單、壓縮工種、減省人手。這樣,街邊茶餐廳將會快餐化,屋村酒樓就加快被淘汰。
    有人話,如果食肆真係唔掂,加價咪得囉。我希望大家明白,食肆在消費力低的地區,或一向走平民化價錢的食肆,加價好困難。人工加了,對於大型連鎖食肆,因為有中央工場及機器協助,食物售價可能只需要加五毫,但對於平民食肆、係屋村或新界西的食肆,可能就要加一蚊,才可以為到皮,但佢地加一蚊,隨時就蝕廿蚊,因為個客就會走去隔離更抵食的連鎖食肆。
    香港飲食業為香港提供了許多非技術性工種,如果飲食業萎縮,非技術性工種減少,供過於求的情況只會
更加嚴重,香港貧富懸殊的問題只會如西方國家一樣,從未能因最低工資而得到解決。對於勞方建議,將最低工資進一步提高至可供養兩個人基本生活的工資,我希望大家要三思。這即係將做僱主的門檻更加提高,更多商機及就業機會就會被扼殺,這反而令向上流的機會愈來愈少,令只有實力資本家才可以做生意,其實係令巿場更加傾斜,不利長遠經濟發展及社會平衡。
    我亦想趁機提醒飲食業老闆及管理層,必須深入了解這條法例,如果有唔明白的地方,可以搵勞工處或我。這條法例所造成的影響,大大超過上次強積金條例,因為上次都唔需要更改合約,但這條法例則對過去百年飲食業的僱傭模式、以及慣用的合約條文,將有好大的改動,故大家千萬不要掉以輕心,否則隨時要付上刑責。
    最後,我再次促請特首及最低工資委員會,在釐訂最低工資水平時,必須確保工資不會過低的同時,亦要(一)避免非技術性職位流失,確保低技術、低學歷及中年或以上的人士有工作機會;(二)避免各行各業競爭力受損,確保可以持續發展;及(三)避免觸發倒閉潮,尤其是中小企,不要令它們倒閉。

《最低工資草案條例》恢復二讀發言摘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