受國內食物內銷急升及人民幣升值的影響,許多從內地入口的食品,來價其實早已拾級而上。 以一包22.5kg中價貨的麵粉為例,早於07年進口價已比06年升了一成到77蚊,到上月中旬因為內地取消農產品出口退稅(5%-13%),今年初每包來貨價又加近三成到100蚊。 至於食油,升幅更為驚人,05年每罐(27斤)90蚊,過去兩年沒甚麼變動,但今年初卻升至超過一倍,每罐200蚊。
所有材料均大幅加價 其他麵包材料,例如雞蛋,05到今年初就由一隻八毫升到一蚊兩毫(↑50%);另外牛油每25千克,由06年底每480蚊升至07年底700蚊(↑75%),今年初再升至1050蚊(↑162.5%);全脂奶粉亦差不多,每25磅由06年底480蚊升至年初1250蚊,三級跳貴一倍半有多,還有吞拿魚、午餐肉、火腿等罐頭在過去一年也累積升幅超過雙位數字。 我近日更收到業界許多電話,指近日內地糧食製粉供應非常緊張,求過於供,價格進一步暴升。可預期,有關影響將蔓延到飲食業,因為酒樓點心如各種包類及蝦餃皮等,甚至打芡的成本都要加,還有租金上揚。面對這樣的通脹壓力,怎可能要業界不加價?
麵粉價格牽連甚廣 我強調,對於供應和價格的變動,供應商的控制能力有限。就如國家商務部在元旦前夕,突然宣佈向糧食製粉徵收關稅,就令業界措手不及。 當時自由黨第一時間向不同政府部門反映事態嚴重,慶幸的是,特首及多位司長和局長在周末漏夜跟進,而國家商務部得悉問題後,亦迅速取消向港澳徵收關稅,對此我和自由黨深表欣慰。
兩地政府加強溝通 我深信,中央政府一直非常體恤香港巿民,但有時欠缺溝通和了解,以致在推出新政策時,忽略了香港的特殊情況而造成混亂。因此,兩地政府保持溝通和協調,對食品價格供應及穩定非常重要。
2008年1月16日 就“應付通脹”議案提出修正案發言摘要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