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餐廳由牌檔演變成 茶餐廳能發展成為香港的平民化飲食場所,與其演變歷史息息相關。茶餐廳是由兩條支脈演變而成,一條係大牌檔,另一條就係冰室,兩者都係戰後經濟起飛的產物,後來匯聚成河,成為今日蓬勃發展的茶餐廳。
戰後產物融為一體 今日的茶餐廳,餐牌的菜式更林林總總、更為中西結合,發揮港人融匯貫通的民間智慧,將中西文化餐飲特點融合,以致可以創製出充滿混雜而地道風格的美食。 茶餐廳的演變過程,其實是活的歷史文化見證,標緻著香港從戰後難民的社會,利用殖民地管治及中西文化衝擊的歷史機遇,建構了一脈相承、備具特色的民間飲食文化。 茶餐廳由大牌檔、冰室演變而成,這些集體回憶,對港人別具意義,可以看到香港人文價值的建構過程,非常值得作系統性的紀錄。
紀錄傳統美傳製作方法 另一個值得紀錄存檔的,就是將茶餐廳傳統特色美食的製作方法,以保存具特色的飲食文化。一個地方的地道美食往往最能充份表現當地的民間智慧和傳統藝術,如果因為現代科技的替代而失傳,實在可惜。
有助優化餐飲事業 我深信,從大牌檔、冰室及茶餐廳的經營者身上,我們不難找到經過半世紀鑽研而成的民間煮食功藝。如果由政府帶頭去做,將這些傳統地道美食的製作方法有系統性地紀錄妥當,相信可以大大提高民間智慧的延續力量,有助業界參考,優化餐飲事業。
活現文化遺產成多贏局面 今日,我們對歷史和身份價值的看法已經不同,歷史不再是死板的文字,而是可以活在現有的空間,做到古今並存,新舊融合,而且是可用味道、景象及文字等多角度展現,這樣更能建構我們豐富的獨特個性、本土文化。
“申報港式茶餐廳文化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”修正議案發言稿摘要 |